柴宗让,男,汉族,1973年12月出生,1996年入职甘肃电气集团二一三公司,现为二一三公司金属件分厂修模工。曾获“甘肃技术标兵”“天水工匠”、甘肃省国资国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电气集团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被评为“甘肃电气工匠”。
作为一名来自生产一线的修模工,参加工作20余载以来,柴宗让见证了二一三公司金属零件制造从单工序模到复合模,再到级进模生产制造的发展历程,以及甘肃电气集团组建以来,二一三公司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中,公司级进模从2018年的72套,发展到现在的760余套。伴随着生产制造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企业对修模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柴宗让始终参与其中并不断挑战自我,传承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独具匠心 攻克卡脖子产品“疑难杂症”
日积月累,柴宗让早已对自己所负责的300多套模具的特点、400多个冲压件的生产条件,以及断路器产品零部件的技术革新要点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些年,厂里承接的都是高端市场的一些卡脖子产品,很多产品结构复杂,对金属零件制造成型要求非常严苛。由于都是新工艺,模具厂家设计经验不足,提供的金属模具精度不高,频繁出现影响生产和质量问题。公司为了攻克通讯电源、低压变频器、工程车辆、充电桩行业单级直流接触器螺管式电磁系统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专门购置了300吨冲床用于电磁系统套筒部件制造。此部件通过级进模要对2毫米厚的钢板进行拉伸,有切口、分段、冲孔、落料、折弯、拉伸、切边、整形等13道工序。制造套筒的模具共4套重达2吨,当时厂家提供的模具制造出的部件存在倒角不一致、毛刺多、料渣容易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厂家虽多次派人开展售后服务但一直未能解决问题。
为了不影响生产,柴宗让下定决心和修模班工友们自己研究解决。由于这种多工位拉伸级进模模内零件多达上千个,修模始终要确保冲孔的同轴度和拉伸套筒深度的一致性,每一步修模都要考虑到对后续工序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他和工友们反复学习这套模具的结构,对上下模里的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压料卸料零件、导向零件、支撑零件等零部件工作原理一一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与厂家截然不同的修模方案,通过对模内加工工序的调整和对上模下模功能不同程度的调整,终于解决了一系列制造问题。期间,两吨多重的四套模具经过近百次的“上模、调试、卸模、维修”,维修过程极其繁重,但通过这一次全面的修模研究和难题攻关,使大家系统掌握了级进模的修理技术。在此次修模基础上,公司随之对GSM3E-250塑壳断路器的支架制造工艺作了升级,该支架制造的23道工序全部在一个级进模里成功完成。
这些工艺的攻克不仅使二一三公司金属零件制造迈上了高水平精密制造新台阶,同时,大家也把企业的工艺绝活固化在了模具中,有效防范了个别模具厂家把二一三公司产品模具图纸卖给竞争对手,造成企业技术秘密泄密的风险。
小改小革 助力挖潜增效做出“大文章”
为了给公司节约资金,柴宗让一直秉持“能自制的零件绝不外购,能改造利用的设备绝不浪费”原则。在GSC5系列直流操作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的铆接之前是由两套铆具分两次铆接完成,两人班可产500件左右。为了提高铆接质量和效率,他根据级进模原理制作了一套一次性完成磁系统铆合的模具,使单人班产达到800件,生产效率提高3倍多,尺寸精度也非常稳定。这套磁系统铆具的成功改进为公司同类产品铆合提供了样板。在日常工作中,对有些已经报废的模具,柴宗让总会把模架拆下来做成新模具,使一些八九十年代的“旧模架”至今还发挥着“新作用”。近年来,他带领修模班的工友们累计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20余项,给企业节约资金达100余万元。
创新学习 努力提升素质能力“践初心”
作为一名修模“老师傅”,工作中有一些需要外购的零部件他只会手工绘图,工作起来极不方便,让他很是“头疼”。2023年他积极报名参加公司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不仅学会了电脑软件绘图技术,还让他在平日里奇思妙想的一些零部件都能被精准制作。他还经常将自己在修模中形成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起草了《模具制造企业标准》,从模具设计的源头上将模具厂家制造给二一三公司的模具螺丝、固定方式、凹凸模,计数器、限位杆、导柱导套等细节作了统一规范,不仅使不同模具厂家交模实现了标准化,也方便了模具安装和维修效率。柴宗让还善于从加强模具日常保养,降低维修频次,提升维修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组织工人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擦、润滑和检查保养,保障模具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修模频次,他不厌其烦地通过调整模具合理间隙,减少零部件毛刺,通过改变维修方法,如上模的刃口钝化和负角度应用、下模的刃口锋利程度检查等方面不断提高修模质量。工作中,他不仅干分内之事,还积极加入到公司电镀车间废水处理系统改造和排风系统改造等设备革新、工艺优化、节本降耗的工作当中,每一次参与其中,他都觉得又是一次能力和认识的提升过程,让自己收获颇丰。
柴宗让感慨地说:“从事修模工作28年以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干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胆大心细、勇于创新,不能因为惧怕产生问题就不去克服,只有敢于大胆尝试,才能彻底解决难点堵点,在工作中取得新成绩”。
(二一三公司供稿)